闽标协〔2011〕8号
《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传说》各有关单位、作者:
省商标协会去年十月下发了组织收集、编写《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传说》的通知。经大家的努力,现已收到稿件数十篇。准备组织修改后,选择其中写得好的编辑成书,公开发行,扩大宣传效果。请有关单位和作者,为提高商标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认真做好修改工作,争取成功入选成书。现将组织修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修改传说对象
省商标协会秘书处已将初步修改的传说刊登在福建省商标协会网站(www.fjssbxh.com)上,这些传说均为修改入选成书对象,请有关单位、作者认真对待,进一步修改充实,切实提高质量。
二、修改内容要求
《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传说》由地理标志传说、地理标志商标释义、编后等三部分组成。各内容修改要求如下:
(一)传说:
地理标志商标的传说,包括历史记载、民间传说等。
传说以县志、农业志等记载的有关史料为基础,扩充这些史料的理解、解释;当地民间的传说、起源发展;当地有关联系的人和事;一般以时间顺序来展开叙述。
(二)商标释义:
商标标志释义,即商标设计说明或设计意念,是设计者对其设计的图稿作文字的解释。
好的商标设计必须要有好的说明,尤其对“浓缩”的设计艺术——商标标志来说,其“说明”显得更重要。好的说明,不但要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反映设计者和其作品的意图和含意,且要文笔流畅,语词生辉,凭借短短的数十字或数百字的介绍,使客户和读者很快认识商标标识并产生共鸣。
地理标志商标标志释义通常包括:企业理念、行业特质、设计术语、吉祥用语等方面。
(三)编后:
编后,是对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使用情况介绍,成效评价。进一步衬托“传说”、“商标释义”,加强宣传效果及宣传力度。
地理标志商标的情况介绍,包括注册时间、使用范围、许可使用的企业数、涉及人口、覆盖范围、注册时的产值、现在产值占当地总产值的百分比等;成效评价,包括主要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当地政府群众评价等。
三、修改时间要求
修改后的稿件请于2011年4 月15 日前发送到福建省商标协会电子信箱。
联系人:郝闽平 联系电话:0591—87718837
传真:0591——87727910 电子信箱:fjssbxh@126.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江厝路16号省工商学校4号楼
邮编:350012
附:1、“传说”部分参考范文:乌龙茶的传说
2、“商标释义”部分参考范文:德化戴云黑鸡的商标释义
3、“编后”部分参考范文:清流溪鱼的编后
福建省商标协会
二○一一年三月九日
附1; 传说部分参考范文
乌龙茶的传说
安溪县西坪镇境内有一座气势雄伟、朝雾夕岚的南岩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南岩山一带有着茂密的森林,山谷幽深、林荫蔽日,山上常有飞禽走兽出没。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依靠狩猎谋生,也时常采摘一些野生茶叶,炒制后作为消暑解渴之用。
南岩山下有一户人家,主人名叫“龙”,因为他肤色黝黑,眼睛乌亮,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乌龙”。一天清晨,乌龙跟往常一样进山打猎,因为家中炒制的茶叶已经用完,临行前母亲嘱咐他随身携带茶篓采摘些茶叶回家。找寻了半天,乌龙未能寻到猎物,不免有些失望无力。午后,他在一株野生茶树下小憩。吃了几口干粮,又打了个盹,而后,他索性采起了茶叶。刚采完半篓茶叶,乌龙听到了一番动静。他停下手中的活,屏住气息,隐在茶树后仔细观察,一只山獐跑进了他的视野。瞄准、射击,随着乌龙的枪响,山獐负伤奔逃。乌龙背起茶篓紧追不舍,直追到日落西山,山獐终因流血过多而倒下,乌龙扛着猎物返回家中。
当天晚上,全家人都沉浸在猎到山獐的喜悦中,又是宰杀,又是焖炖,又是邀请亲朋饮酒作乐……第二天一觉醒来,乌龙突然闻到满屋子里飘浮着一股奇异的暗香,淡淡的,青青的。环顾四周,乌龙终于将芳香的源头锁定在了茶篓里。他这才猛然想起,昨夜忙于料理山獐,倒把炒制茶叶的事给忘了。他拍着脑门,走近茶篓,发觉香气更加浓郁。他伸手抓出一把茶叶在手掌中摊开,惊奇地发现:半篓的茶叶不再是青青的原样,而是呈现出“绿叶红镶边”的样子。叶中间还是绿的,可是叶的边缘已经现出微红。乌龙揣摩再三,恍然大悟:昨天他背着茶篓追赶山獐,茶叶经过这一路颠簸,叶片边缘被反复磨擦生成了微红色;又搁置了一夜,叶片上的水分被蒸发掉了许多,略有萎缩,微微卷曲。但也正因为这种叶片间的相互撞击磨擦,再加上在茶篓里一个晚上的闷青,反倒使茶叶散发出了奇异的清香。
还没炒制便已如此清香,炒制出来岂不更香?乌龙顾不得洗潄,忙将茶叶下锅炒制。果然,随着炒制过程的深入,那种馥郁清香一阵浓似一阵。茶叶刚一出锅,乌龙就迫不及待地招呼全家老少来冲泡品饮,果然味道甘醇清洌,甚至连苦涩之味都去除了,相较之前更有一番风味。乌龙大喜,邀来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大家啧啧称奇。
后来,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比较,乌龙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将采回来的山茶叶放进篓里,反复晃摇,直到叶缘略显微红,再放置一定时间才下锅炒制,这样炒制出来的茶叶总是带着馥郁芬芳。再后来,为了使炒制出来的茶叶颗粒紧结,便于存放,乌龙又试着将炒制出来的茶叶用布包起来揉成团,……
乌龙生性憨厚、热情,他时常邀请村民们一同品饮他炒制出来的茶叶。因为茶叶味甘气香,到他家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使乡亲们都能喝上好茶,乌龙把自己的制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南岩茶叶声名远播,而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也逐渐散播开去。后来,村民们将山上野生茶树移植,采摘叶芽制作成茶,用来交换其他生活用品,大家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
乡亲们感念乌龙的情义,就把这种带着奇异芳香的茶取名为“乌龙茶”。乌龙去世后,乡亲们为纪念他,在南岩山上建造了一座“打猎将军庙”,用檀香木刻制乌龙的面貌为像,供奉在庙中,清茶祭祀,香火不绝。
附2:商标释义部分参考范文
德化戴云黑鸡的商标释义
“德化戴云黑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图案由大环套小圆,红、绿、黑三种颜色,山峰形意鸡冠的鸡头,“德化戴云黑鸡”的中文和拼音构成。其含义如下:
1、大环套小圆表示大环上标的“德化戴云黑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用的地域范围仅局限于小圆中戴云山下的德化县行政区域;
2商标中的鸡头昂首破晓、象征着崛起的德化黑鸡产业;
3、图案中的山峰为“闽中屋脊”——戴云山主峰,形意鸡冠,表示德化黑鸡产于戴云山主峰所在地的德化县;
4、红色,代表德化黑鸡产业的强大生命力。黑色,体现德化黑鸡通体黑色的特点。绿色,说明使用“德化戴云黑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德化黑鸡产品是产于德化这片优美生态环境中的无公害绿色产品。
附3:编后部分参考范文
清流溪鱼的编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立足资源、项目带动、培育特色、做强产业”的渔业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淡水养殖方面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着力构建全省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清流溪鱼以其体大、肉质细嫩、鲜美味甜、无污染,闻名遐迩,蜚声海内外。
2007年8月23日,清流县人民政府《关于清流县溪鱼行业协会申请注册“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报告》,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2009年11月28日,商标局核定使用商品(第31类)批准“清流溪鱼”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使用范围为清流县辖行政区的清流活鱼,注册人为清流县溪鱼发展协会,许可使用的企业为清流县溪鱼行业协会所属会员共11户(清流县九龙湖渔业有限公司、清流县龙峰渔业有限公司、清流县嘉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清流县三合农渔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流县淡水养殖场、清流县龙津河渔场、清流县嵩溪水产养殖基地、清流县南门桥饭店、清流县龙泉鱼庄、清流县嵩口福生酒家、清流县嵩口龙泉饭店)。
“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使用后,清流县人民政府注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高度重视渔业产业发展,将渔业列入农业重中之重的项目来抓,淡水鱼养殖迅速发展。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清流溪鱼发展协会采取发挥优势,明确目标;协会搭桥,统一管理;行业对接,面向市场;闽台合作,创新机制等举措。
“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使用,促进了“清流溪鱼”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县获准许可使用“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渔业养殖户520户、捕捞户550户、销售人员近百人、加工企业18户、溪鱼饮食馆115家、兽药饲料经营户55户,渔业从业户数1500多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
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使用,促进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成倍增长。 2008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700公顷,渔业产量1.2万吨,产值1.5亿元。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200公顷,增长1.3倍;养殖产量2.86万吨,增长1.4倍;渔业总产量3.72万吨,增长1.6倍。其中:草鱼产量1.5万吨,鲢鱼产量1.1万吨,贵鱼1400吨,九龙白刀1500吨,4个保护产品产量共2.89万吨,占总产量的80.8%。
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使用,促进附加值明显提高。随着清流溪鱼知名度的扩大,销售半径也不断扩大,“清流溪鱼”每天源源不断地发往全省各地。贴上“清流溪鱼”这个牌子的鲜鱼,平均每公斤售出价格要比其他鲜鱼价格高出1元左右。
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使用,促进知名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清流溪鱼走进多家媒体,中国渔业报、福建日报、福建公共频道、三明日报等纷纷报道清流溪鱼,清流养殖的香鱼还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指定食品,成为福建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指定的6家水产品之一,清流渔业被农业部列入“全国100个渔业综合推广模式示范县”。2008年6月13日福建省全省淡水渔业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清流县召开,在全省推广清流溪鱼发展模式,成为福建山区淡水养殖的典范。龙峰渔业有限公司沧龙池塘养殖基地被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清流溪鱼”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使用,促进知名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清流境内现有清流溪鱼餐馆115家。同时,以九龙湖、嵩口温泉、李家冷泉渔业养殖区为依托,建设集河(湖)滨垂钓、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渔业经济区,重点建设龙津河5000亩库区、李家冷泉、以及九龙湖和嵩口温泉养殖、垂钓、疗养、休闲渔业基地,特别是林畲乡石下村农民巫炳林对接乡里的毛泽东旧居、红军桥等红色旅游景点建设,创办“龙泉鱼庄”,集清流溪鱼美食、垂钓、游泳、住宿、卡拉OK于一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观光胜地,大大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如今,清流溪鱼的美味飘香八闽,游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