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历史悠久,古称黄莲,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县至今已906年,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清流。清流地处福建省西部,东临永安,南接连城、长汀,西和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是福建省典型的内陆山区县之一。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水总量1669毫米,森林覆盖率达84%,负氧离子浓度堪称一流。境内,河流密布,水质清纯无污染。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天然景区19处,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可概括为“一湖一洞二泉三山四景”,尤其是福建唯一温泉地质公园—天芳悦潭度假村,更是吸引千万游客到此休闲旅游疗养。休闲之地,必有诱人美食,清流豆腐皮、清流溪鱼、清流黄羊肉便是其中代表。
清流豆腐皮的原料黄豆,绝大多数来源于本地生产。当地农民在肥沃无污染的土地上成功种植出明引3号、浙春3号、泉豆6号、莆豆10号、福豆310号等优质黄豆新品种,种植面积达30000亩,保证豆腐皮原料供应。而在清流嵩溪等地的水源中,富含锶、钙等矿物元素,用优质水源加工出来的豆腐皮品质上乘,为其他地域少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清流豆腐皮正是得益于当地特有的黄豆和特有元素的清洁水质。
豆腐皮又名腐竹,是清流的特产食品之一,其生产加工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景炎年间,最初在嵩溪生产,有文字记载是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所产豆腐皮清香嫩滑,口感极佳,被列为贡品,并得到皇家白银赏赐。
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赵昰由右丞相文天祥护驾到南剑(即今南平市),途经沙县、清流、宁化等地招募义军,以图恢复宋室。文天祥护送杨太后到达清流黄柏洋时,因为连日赶路,舟车劳顿,又逢老天爷作怪连降大雨,前行不易,杨太后只得下令在黄柏洋(后人称国母洋)安营扎寨。黄柏洋的村民每年都种很多黄豆,除拿到集市上换回盐巴、土布外,剩下的留到逢年过节用来做豆腐。可连年的兵荒马乱导致做豆腐的重要材料——石膏无法从外地运来,村民已经连续几年都吃不上豆腐,只能煮黄豆吃。
村民烹煮黄豆而食,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杨太后乃万金之躯,嫩滑可口的豆腐尚且未必合她心意,更何况是未经任何加工的熟黄豆!杨太后吃了几顿黄豆觉得不是滋味,遂叫随从请来几位村姑问话,才晓得是买不到石膏无法做豆腐。于是,杨太后下令随从叫几个村姑把黄豆磨成豆浆煮熟来吃。豆浆烧开后,表面产生飘浮的块状皮片,村姑们怕豆浆表面漂浮的块片影响杨太后饮用豆浆,于是把漂浮的块片都捞了起来放在一边。黄柏洋的黄豆存量本就不多,煮出来的豆浆又大多供给了文天祥的军队,村民们忍受不住饥饿,就想到了那些捞起置凉的皮片,村民们把皮片煮汤或炒熟后尝了一下发现味道还不错。
一天,杨太后和文天祥在巡视军队的时候,发现有士兵在津津有味地吃不知名的某物,好奇之下询问,才得知是村民所赠。本着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原则,杨太后下令将自饭菜也换成此物,于是,伙夫开始烹调皮片给杨太后用膳,谁知杨太后品尝后食欲大增,连吃了三小碗豆腐皮片炖的汤,然后笑着说:“此豆腐皮,吃三碗可饱肚皮,贡品之选也。”豆腐皮的名字由此而来。文天祥见太后如此高兴,顿时诗兴大发,吟下一对佳句:“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从此,这里的村民便知道没有石膏虽然不能做豆腐,但可以做豆腐皮。至今,嵩溪镇国母洋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做豆腐皮,以此纪念国母。
(清流县工商局 郑晓燕 陈书婷 整理)
清流豆腐皮 商标释义
注 册 号:10600558
商 品:豆腐皮
注 册 人:清流县嵩溪豆腐皮营销协会
注册时间:2012年10月7日
地域范围:福建省清流县现有行政区划范围(除里田乡),即嵩溪镇、龙津镇、嵩口镇、灵地镇、长校镇、温郊乡、林畲乡、田源乡、沙芜乡、赖坊乡、余朋乡、李家乡等12个乡镇。
“清流豆腐皮”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毛体字及汉语拼音组成。“清流”为地名,“豆腐皮”为商品名称,商标字体舒展简洁明了,与产品外形酷似,令人过目不忘。
之所以选用毛体,缘于1930年初,毛泽东同志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率领红四军开始了从福建向江西的战略转移,途径清流县林畲乡时,写下了《如梦令·元旦》的光辉诗篇:“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同时让世人感受清流红色苏区的文化底蕴,因此选用了毛体来诠释“清流豆腐皮”。
(清流县工商局 陈书婷)
龙头企业
1.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使用商标“鑫珍”。该合作社于2008年2月由清流县嵩溪镇鑫牌豆腐皮厂负责人兰爱珍及12户豆腐皮生产大户自愿发起组建,2009年3月通过工商注册,到目前为止社员已发展至116户。该 合作社的豆腐皮年产值1500万元,年产量760吨,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豆腐皮专业合作社。该社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其产品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及三明市“名牌农产品奖”等荣誉。
2.福建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使用商标“七星岩”。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坐落于享有中国“豆腐皮之乡”的清流县嵩溪镇,注册资本1000万元,占地面积42亩,是一家集豆腐皮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省厅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2012年,公司完成豆腐皮生产650吨,实现产值1512.16万元。公司于2012年8月被授予“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产品先后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和“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指定产品”等称号,其注册商标“七星岩”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编 后
清流豆腐皮,通体光滑,色泽金黄,质地透亮,纯净无杂,无烘烤气,无焦糊味,具有“香、醇、甜、韧”和“一煮就熟、久煮不糊”食用方便的特点,特别是其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特选上等本地产青皮黄豆加工而成,且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不仅具有令人愉悦的豆香味,而且保留了较多的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抗衰老及抗癌作用),得到新老客户的肯定和好评,食用者有口皆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豆腐皮就被清流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主导产业。进入九十年代,清流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豆腐皮产业的发展,确定为农业“五大重点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豆腐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1987年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福建省乡镇企业产品展览会上,入选参展的嵩溪豆腐皮又名噪一时,成为京城百姓争购的副食品。1996年清流豆腐皮获福建省林业博览会“省林业厅土特产品博览会最畅销产品奖”;1998年成为“中国豆腐皮之乡”,2001年“七星岩”商标豆腐皮获“福建省农业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金奖”,2006年在第二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上“康尔利”豆腐皮荣获金奖;2006年“福来香”农产品有限公司获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登记证书,产品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生产的豆腐皮出口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地;2006年“福来香”豆腐皮荣获“三明市优势品牌”称号。清流豆腐皮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传统工艺加工及营养价值得到中外客商的赞口不绝,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解放初期,豆腐皮生产并未引起重视,仅嵩溪及附近几个乡镇农户加工制作,全县年产量不足100吨。八十年代,豆腐皮的独特风味及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是宴席上的佳品,至2000年产量已达4000吨,2006年产量达6000余吨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清流县第一批豆腐皮龙头企业----嵩溪农副产品公司及清流县嵩溪豆腐皮营销协会成立,标志着清流豆腐皮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使“清流豆腐皮”这样“身在深山无人识”的产品迅速得到了消费者、市场、行业的广泛认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飞跃。未注册证明商标前,全县加工豆腐皮的地方只有嵩溪和温郊两个乡镇,如今,全县13个乡镇除了里田乡外,其余12个乡镇均有从事豆腐皮生产、加工的企业和农户,豆腐皮的销售价格也由未注册地标前的每公斤16元提升到现在的每公斤24元,收购价每公斤提高了3元,黄豆种植户收入由过去的500元/亩增加到现在的750元/亩,惠及的农民达到7000多人,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豆腐皮产业的培育,带动了养殖、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后劲。通过豆渣养猪、养鱼,猪粪肥田、建沼气池、沼气池产生优质有机肥等,形成了“黄豆种植----豆腐皮加工----豆腐渣养猪(鱼)----沼气综合利用一体化----沼液种豆(果、蔬)”的农业产业链。豆腐皮产业已是清流县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成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