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产茶历史悠久,十世纪中叶,中仙明山寺建寺主王审知引进茶树种于寺周围,以后相继传至全县各地。嘉靖《尤溪县志》记载:“茶课钞二十五锭一贯一佰六十文。”说明在明朝茶叶就已单独形成相当规模的一大产业。尤溪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茶、制茶和野生茶利用技艺,创制了汤川普济茶、华口水仙茶、明山圣王茶、音头山仙茶等四大特色名茶。乾隆、民国《尤溪县志》都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华口水仙茶早年曾销往闽南厦漳泉一带,经茶商远销南洋诸国,在国内曾拜封贡品。“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朱熹在《茶灶》中的斗茶品茗诗句。
汤川普济茶的传说
普济茶产于汤川乡赤墓村海拔900多米的普济寺周围山上,故称普济茶,尤以生长在寺的周围苦竹林下的品质最佳,当地农民也称苦竹茶。
据民间神话传说,元朝年间,赤墓村张家祖母傅八娘素喜饮茶,溪滨村林真人为报答契母八娘恩德,于化身成佛之前,在普济寺周播下茶籽,供其母享用。
传说当年朱熹游学至汤川时,品尝了当地的普济茶,啧啧称道,难以释怀。朱熹高中进士后到同安任主簿,每年都托人买一些家乡的普济茶,以解思乡之情。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某旧年思量义理未透,直是不能睡。初看子夏‘先传后倦’一章,凡三四夜,穷究到明,彻夜闻杜鹃声。”说的是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在繁忙的公务中没有忘记读经反思,他从同安回尤溪时,途经德化,寓居在剧头铺寺院,寒夜啜饮普济茶,拥被谛听杜鹃啼叫苦读《论语》,通宵不眠思索而顿悟他的老师李侗“理一分殊”的要义。
朱熹把这次深山夜读有悟看成是生平耽佛觉醒的开始,杜鹃的啼声对他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仿佛是儒家自我猛醒的警种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可见普济茶是十分提神的。想不到的是普济茶在朱熹艰难的逃禅归儒心路历程中还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与一代大儒结下了不解之缘。朱熹有感于夜饮闻子规,后来写下了一首《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
并且,朱熹有感于普济茶的神力,还专门为其赋诗一首:
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
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
今天有机会品评普济茶,是缘分,也是福气。因为普济茶是尤溪四大古茶之一,主要是靠飞禽走兽迁播繁殖,至今还没有真正取得人工培育的成功。普济茶比普通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出千分之五,早在二十多年前,科技人员试图培植引种,结果是生产出的茶叶氨基酸含量与普通茶叶无异。也就是说,普济茶一经人工种植就产生变异,哪怕就在原产地种植,也达不到野生普济茶的品质。所以,普济茶除了人工参与管护外,至今还处于半原生态。年产仅几百斤,足见其珍贵。
普济茶年采三季,即清明茶采半开展的一芽二三叶,极为细嫩,夏茶采一芽的二三叶,秋茶采摘嫩度更小些。茶青采回即入锅翻炒,炒成至五、六成时,起锅趁热初揉成条,再入锅复炒,复揉,如此反复2—3次,直至茶汁充分挤出,条索紧结,入锅温火烤干即可。成茶形似雀舌,汤色碧绿,香气清醇,滋味甘甜,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有生津止渴、祛痰止喘、收敛、止泻、消炎及治腹胀和消食等功能,还有治疗浮肿的药效,冲泡五、六次仍清爽可口。
明山圣王茶的传说
明山圣王茶,相传为公元十世纪中叶,明山寺寺主王审知引种于寺周,后人尊为圣王茶。
明山寺座落在中仙乡西华村海拔约900多米的峰谷中,山上有一湖,名曰:明山湖,湖水清澈见底,寺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圣王茶的优良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圣王茶采制近拟于绿茶,但更精细些。初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炒干,凉青要求散发部分水分,经初炒初揉初成条后,再复炒复揉,后置锅内温火慢烤干燥,茶色明亮,滋味芳香爽口。
音头山仙茶的传说
音头山仙茶产于坂面乡标头村海拔约700多米的音头山上。有一神话,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客人路过际头村,向陈家讨茶解渴,主人无茶,送米洒代茶。客人很感激,临走时对主人说:“你屋后山上有茶可采。”主人上山一看,果然满山都是茶树,此后连年不绝,村人皆认为仙人所赐,遂名仙茶。
音头山仙茶有两种采制方法,一是采一芽的二三叶,将绿叶摊凉失水至软化,再进行杀青、揉捻,经复炒复揉成条索后,再炒干成茶。此种制法要求火温较高,芽叶部分焦红,汤色橙黄,味醇和,俗称“红茶”。一是采成熟的新梢叶片直接锅炒,揉捻,炒干,制成粗茶。
尤溪绿茶商标释义
以“尤溪”的头字母“YX”为设计元素,巧妙结合成抽象的飞舞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代表吉祥和永生,绿色为主色调,与标题相呼应,同时也体现了绿色环保与健康,整体简洁大方,象征着朱熹诞生地绿茶产业日益壮大,品质日益提升,茶农日益受惠,农村日益和谐。
(作者单位:尤溪县工商局)